学习语文,别无窍门;
唯有:
  多读;
  多记;
  多思;
  多写;

(1)多读,读什么?

  先读本专业的书,再读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的书。这叫做“先专而后广”。
  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有一个私塾先生和一个医生是好友,一日席间互相对对子,医生之对甚趣!
塾师: 碧桃万树柳千丝;
医生: 红枣二枚姜一片;
塾师: 避暑最宜深竹院;
医生: 防风应用小柴胡;
塾师: 丹桂香飘遍漫三千界;
医生: 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;
  医生的对句被古人称赞曰:“洵妙对也!”“洵”,副词,诚然,真的。
  为什么没有称赞私塾先生的句子呢?有两个原因:
  1、他本身是教文学的;
  2、私塾先生是出句的,是制定规则的人,因而难度不大。而医生是对句的,要根据出句的规矩来对。这个医生不仅按照规矩对上了,而且还“三句话不离本行”。所以受到了评论家的称赞。因为医生不仅掌握了治病救人的专业知识,而且还掌握了吟诗作对的汉语知识。

(2)多记,记什么?

  读书的时候要做笔记,记新鲜的,从未见过听过的;记富有哲理的,记有趣味的。下面分别来讲:
  1、记新鲜的,俗语讲“宁吃鲜桃一口,不吃烂杏一筐。”老师读叶延滨的诗,有两句印象非常深刻,叶延滨的《干妈》有两句是写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的。

穷山沟最富裕的东西是长长的夜;
穷乡亲最美好的享受是早早地睡。

  你看,前一句是写文革时期农村物质生活的贫困,农民吃不饱饭,最富裕的东西除了长长的夜之外什么都没有了。后一句则是写农村精神生活的乏味。没有电影电视,没有任何娱乐活动,还不如早早地睡觉。
  2,记有哲理的,这个你们经历过高中阶段写作文,就是要积累名言警句之类的文字或论断。
  3,记有趣味的,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内容都可以记录下来。比如一个富豪为母亲过寿,为了增添文化氛围,请诗人宴会上现场作诗。谁知这诗人开口便说:“这个婆娘不是人”,大家听了气得怒火中烧,个个都想揍他。接着诗人又来一句:“九天仙女下凡尘”,一家人破涕为笑,怪不得呢,不是人间的凡人。第三句“养的儿子都是贼”,又将大家的心吊到嗓子眼儿了,怎么又出语伤人呢?最后诗人慢条斯理地吟出“偷来蟠桃奉至亲”。这个诗人还真是饱学之士,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富豪一家的母子都夸了一番,造成了一起一伏,起落有致的艺术效果。

(3)多思,思什么?

  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。”,读了很多书,也记录了很多有意思的知识,一旦闲下来的时候,就应好好思考一下,看看哪些知识曾经让你深深感动,就要抱着刨根问底的态度去深思,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。
  比如大家都知道贾岛的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中的“敲”字用得好。为什么好?你就得仔细地,认真地去想一想。原来寺院在人们心目中是最干净的地方,到了夜晚寺院的大门自然是关上的,而不是虚掩上的。所以月下归来的僧人自然是敲门而不是推门,所以这个“敲”字就写出了当时的真实环境。试想,万籁俱寂的月下,传来一阵邦邦的敲门声,这便使得诗歌的意境收到了静中有动,景中有声的艺术效果。在诗歌创作上,古人强调“下字贵响”。意思是说诗歌中的动词一定要响亮。据说贾岛最早想用“推门”一词,苦苦思索中碰到了韩愈,经韩愈指点最后确定了“敲门”。显然“敲门”要比“推门”响亮得多。

(4)多写,写什么?

  读书有了心得,就要写出来,更能激发你的学习兴趣。如果再能达到发表的程度,必将成为你终生读书学习的动力!

总之:

多读,开阔知识视野;
多记,记录知识光点;
多思,沟通知识联系;
多写,收获知识乐趣。
最后修改:2020 年 05 月 10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